“刘勃历史三部曲”包括《失败者的春秋》《战国歧途》和《司马迁的记忆之野》,关注从先秦到汉代的华夏古史,这恰是奠定中国未来气质的青春期。在此期间,中国完成了从列国纷争到大一统,从贵族统治到皇权专制,从百家齐放到独尊儒术的转变。
作为知名历史作家,刘勃没有采用常见的通史写法,而是选取当时最有代表性的群体和个人,观照时代和国家的变迁。他擅长在史料基础上讲故事,重新勾画熟悉又陌生的古代中国世界。
豆瓣书店现货发售“刘勃历史三部曲”。
《春秋》《左传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……历来属于中国历史元典的必读书,却只被少数学者和爱好者研究。普通读者直接阅读原文有极大的障碍。
好在有历史作家刘勃,他试图用亲切幽默的语言,重新叙述我们祖先的故事,展现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困境、挣扎和奋斗。在追述往事的时候,其作品中通俗的语言,并没有削弱思想的锋芒;时时冒出的洞见,也没有妨害阅读的快感。
刘勃精读史籍,多层比勘,擅长将不同史籍的记述排列比勘,并结合地理和考古资料,力图准确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,段子手的气质下隐藏着一颗考据的心。
在他的笔下,春秋贵族虽被嘲笑,但仍然保留一点文明的余地;秦国采用商鞅变法,富国强兵,也埋下毁灭的种子;司马迁的记述多有偏见,却饱含着一个正直人的阅历、眼界、情感和灵魂。
作为初代网络作家之一,刘勃以解读西游、金庸起家,深度介入中国历史写作,他尊重史书,却不迷信古书。
面对过去的人物,刘勃尽力持理解之同情,不求全责备,也不滥加虚美之词;对于古代中国,则放置到世界历史的横向坐标中。他没有满足既定的思维模式和逻辑表达,转而寻找更好的角度、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当代人对于过往世界的观念。
此前,读库已出版刘勃的两部作品集《失败者的春秋》《战国歧途》,分别收获豆瓣9.0及8.8的高分好评,今年,刘勃带来历史新作《司马迁的记忆之野》,“刘勃历史三部曲”完整集结。
《失败者的春秋》是一部春秋史,奠定了整部中国史的基础。
面对春秋时代令人望而生畏的诸多人物和事件,刘勃抽丝剥茧,比勘真假莫辨的史籍记载,以诙谐轻松的语言,化芜杂晦涩为起伏跌宕,描绘出一幅春秋时代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。
本书没有全景讲述春秋历史,也没有多谈论那些纯粹的失败者(如宋襄公)。重点关注的是齐桓公和晋国,这个时代第一位成功的霸主和最成功的国家,讲述他们怎样用实践的成功把自己公开鼓吹的政治理想推向深渊。
《战国歧途》所述自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国历史。
刘勃以《史记》《资治通鉴》《战国策》等史籍为底本,并结合新近考古资料,以年代为经,以国别为纬,考察了商鞅变法、长平之战等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事件。
战国历史本来纷繁复杂,加之秦始皇焚烧六国史书,更显扑朔迷离。在本书中,刘勃如探案老手,上穷碧落下黄泉,力图再现这段承前启后的激荡历史。
到了《司马迁的记忆之野》,刘勃将目光投向司马迁所亲历的汉武帝时代。从《史记》的叙述之中,还原司马迁的处境,看尽大时代中个人的命运沉浮,理解他对许多事件的视角。
在司马迁的亲历中,雄才大略的皇帝,时常暴露残民以逞的一面;渴望上位的文臣,纠缠上铁面辣手的酷吏;开疆拓土的武将,也不得不卷入后宫内斗。
刘勃既不随意敷衍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,也不以粗暴结论凌驾多面人物,而是把汉武帝、司马迁等人放到历史脉络和时代潮流中理解,以同情之眼光、实事求是之态度,分析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破解之道,既有助于一般读者梳理纷乱历史,也有益于各行业专业人士获取求存求变之教益。
“刘勃历史三部曲”封面简洁大方,纸张柔顺,既适合居家翻阅,也方便通勤阅读。
如果你已经读过刘勃的《失败者的春秋》《战国歧途》,不如单独购买《司马迁的记忆之野》,单册《司马迁的记忆之野》售价38元。
豆瓣书店现货发售。
*《读库1902》现已赠完
刘勃笔下的春秋战国时代和当今世界有些相似,群雄并起,各国都处在经济和政治的交流冲击中,他是少见的能给我带来极大启发的历史作家。
—— 俞敏洪
刘勃的作品语气不疾不徐,不做惊人之语,亦不落艰涩窠臼。读之如啜温粥,口感柔顺,落胃熨帖。平淡中各种典故信手拈来,于细微处别出机杼,阅读体验极佳。
—— 马伯庸
刘勃是读库各路写家里最让我高山仰止的一位。孙大圣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,玄奘长老那样一步步走到西天灵山也是十万八千。各有各的心气缘法,你选一种,来读本书吧。
—— 鹦鹉史航
一部关于核灾难的权威史学作品
首屈一指的陀氏传记,铺陈19世纪俄罗斯时代画卷